痛风
概述:
痛风是关节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,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和局部红肿。一些病人在痛风部位的皮肤下面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粗糙的沉积斑块。同时痛风也是诱发肾结石的风险因素。
病因:
痛风是由于尿酸在关节处聚集导致的。尿酸是某些食物在体内代谢之后产生的不被机体吸收的物质。在健康人的体内,尿酸经过肾脏从血液中分离,并随尿液排出体外。对痛风病人而言,肾脏并不能充分的将尿酸从血液中分离开来。
食物因素:
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会刺激产生痛风,嘌呤是自然存在于动物细胞的一种复合物。富含嘌呤的食物包括红色肉类(特别是动物内脏)、熏肉、某些种类的海鲜产品、酒精,经过发酵的食物、肉汤和浓酱汁。一些蔬菜也有丰富的嘌呤含量,例如豌豆、扁豆、菠菜、芦笋、蘑菇以及菜花等。
其他的风险因素:
创伤、药物治疗、化疗、机体脱水以及营养缺乏均可导致体内尿酸水平的波动。痛风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比例高于女性群体,特别是高龄人群。超重(即肥胖)也可增加患痛风病的危险。
症状:
临床发现,痛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大拇趾关节。踝关节、膝关节、腕关节和肘关节也经常容易受到损伤。痛风的突然发作可导致局部关节剧烈疼痛以及红肿等症状。痛风关节常常容易发热且僵硬,严重时可导致痛风病人体温升高(即发热)。痛风每次的发作时间可持续3至10天,一般其症状可自行消退。距下一次的发作间隔时间可能数月或数年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发作可能变得更频繁,持续时间更长。